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
2025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et of Thing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echanical Automation
【大会简介】
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IoTAIMA 2025)定于2025年8月举行,会议将设立中国大连与澳大利亚悉尼的双重国际会场。此次会议聚焦于快速发展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机械自动化领域,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及研发从业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在此背景下,参与者能够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创新技术,深入探讨学术发展动态,拓宽研究视野,并加强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应对全球范围内对智能化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
【主办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支持单位】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组委会】
大会主席
曾平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EEE Senior Member)
Yonghui Li,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Fellow of IEEE & ARC)
张生芳,大连交通大学副校长
技术委员会主席
Gyu Myoung Lee, 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 UK (IEEE Senior Member)
Amr Tolba, King Saud University, Saudi Arabia (IEEE Senior Member)
Pascal Lorenz, University of Haute Alsace, France (IEEE Senior Member)
Daniele D. Giusto, Università di Cagliari, Italy (IEEE Senior Member)
Dalvan Griebler, Pontifical Catholic University of Rio Grande do Sul, Brazil
任尊松,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万人 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李晓峰,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出版主席
Boon Giin Lee,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China, China (IEEE Senior Member)
Reggie Davidrajuh, University of Stavanger, Norway (IEEE Senior Member)
Thinagaran Perumal,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Malaysia (IEEE Senior Member)
陈奇芳,北京交通大学 (IEEE Member)
组织委员会主席
马付建,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殷俊伟,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宇, 大连交通大学
杭丽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吴晨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主讲嘉宾:
Yonghui Li,教授,悉尼大学
李永会教授现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教授,无线工程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他曾于2008年获得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奖学金,2012年获得ARC未来奖学金。目前的研究兴趣集中在无线通信领域,尤其关注物联网、机器对机器通信、MIMO、毫米波通信、信道编码技术、博弈论、机器学习和信号处理。曾担任IEEE通信交易、IEEE车辆技术交易的编辑,以及IEEE JSAC、IEEE物联网杂志、IEEE通信杂志等多个特刊的客座编辑,曾获得多个IEEE会议的最佳论文奖。超过300篇论文发表在顶级IEEE期刊上,以及超过200篇论文发表在顶级IEEE会议上,论文被引用超过两万次。他曾参与澳大利亚5亿澳元的国家示范项目“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并设计了最后1英里接入网络。
马建伟,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围绕机械制造方向,主要从事难加工材料曲面加工与过程控制、激光精密加工与过程控制、机器人辅助加工规划及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余项。主要荣誉包括:主要荣誉包括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一)、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四)、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和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此外,还获得国家“万人 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
焦建华,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现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一直致力于高精、智能机床的研究,承担了“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精度重型立式车床研制与验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立式铣车加工中心工作台拖换系统研究》等项目,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声微锻造辅助激光增材制造装备研制》、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超大型立式铣车床双驱工作台技术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重型机床智能远程运维与精度共性技术研究》等项目。设计的多台产品获国家、省、市奖励,获得省青年科技奖、省创新杯竞赛创新能手、市劳动模范等称号。并担任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安全分会委员、军工行业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装备制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机械工程师》杂志社第六届编委会委员。
李向伟,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高级首席专家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高级首席专家,中国中车科学家,国务 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黑龙江省机械强度学科梯队带头人,中国铁道学会轨道交通装备分会委员,大连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及企业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车辆结构强度与疲劳研究工作,为中国铁路货车疲劳试验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获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优秀发明专利奖等,参与出版专著4部,申请发明专利18项,发表论文60余篇。
Brian Fleck
University of AlbertaBrian Fleck教授工作于阿尔伯塔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任加拿大学术委员会(CCA)成员、加拿大大学教师协会理事,是流体力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在流体动力学、流体控制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发表多篇高水平文章。现主持包括阿尔伯塔大学城市风模型、提高风电场性能的生物技术和工业流动系统中复杂流体的实验等多项重大项目,并与Alberta Innovates, TEC Edmonton以及包括Suncor, Syncrude和ATCO在内的众多知名企业合作。
王子威,Lancaster University王子威博士是兰卡斯特大学机器人学助理教授,兰卡斯特智能、机器人和自主系统中心 (LIRA)的联合主题负责人,IEEE 高级会员。2020年获得了中国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博士学位,曾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人类机器人课题组担任博士后研究员。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双边遥操作、人类感觉运动增强和人机交互。曾以PI或Co-I的身份领导由欧盟地平线2020、Innovate UK、皇家学会等资助的研究项目。得到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资助的未来人工智能和太空机器人 (FAIR-SPACE)中心的支持。担任过IEEE SMC 21、ICAC 23、IECON 23和ICIT 24的会议主席;IEEE WCCI 22、IECON 23 和 IEEE WCCI 24的特别会议主席;IROS 21、ICRA 24 -2025、IROS 24、Humanoids 2024的研讨会组织者。担任 IET Journal of Engineering (JoE)、Biomimetic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BIROB)、IEEE ICAC 2022-2024、IEEE ICIT 2024、IJCNN 2024、IECON 2023、Humanoids 2024的副主编;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Cyber-Physical Systems的特邀编辑、编委会成员。英国自动控制工程(ACE)网络老龄化社会主题的ECR负责人。英国核退役管理局、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塞拉菲尔德有限公司和曼彻斯特大学资助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合作(RAICo)研究员。获得2018年IFAC优化控制应用研讨会青年作者奖、2022年IEEE自动化和计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以及2022年IROS研讨会最佳海报奖。
Josise Guadalupe Mercado Rojas, Tecnológico de MonterreyJosise Guadalupe Mercado Rojas博士就职于墨西哥蒙特列科技大学,专门从事增材制造,机电一体化和生物电子学。在阿尔伯塔大学博士期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亚当斯实验室的等离子转移电弧增材制造(PTA-AM)技术的设计和系统识别。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关于原位图像处理、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增材制造方法的同行评审文章。与普渡大学和艾伯塔省Innotech等机构的合作,将先进材料,工艺优化和物联网应用集成到可持续技术中。此外,还领导了生物医学仪器和机器视觉项目,并在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系统中成功实现了工业应用。
沙智华,教授,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担任辽宁省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大连市交通装备制造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辽宁省及大连市科技项目(奖励)评审专家等多项社会和学术兼职。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摩擦-热-振动耦合作用的盘式制动界面性能分析及表面细观结构设计(51675075)和面向抑冰与摩擦磨损性能同步提升的制动盘表面多尺度优化研究(52375169)、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项目、大连市科技创新基金及企业合作项目等,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批软件著作权2项。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主题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射频识别,智能识别技术,自动定位与跟踪技术,传感器,传感信号处理,传感控制
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家居安全系统、家庭自动化解决方案
工业物联网:设备远程监控、故障预测维护、生产流程优化
智慧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监控、城市服务数字化
环境监测: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气候变化监测技术
智能农业:精准农业解决方案、农作物生长监测、智能灌溉系统
物联网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设备认证机制
主题二: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
智能传感器:新型传感器技术和系统,智能传感器与控制,传感器网络,多传感器系统
机器学习: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算法、迁移学习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语音识别、聊天机器人设计
AI伦理:算法偏见、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的法律问题
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视频监控应用、增强现实技术
智能决策:推荐系统、预测分析、大数据与AI的结合
AI在医疗中的应用:疾病预测、个性化治疗、医学影像分析
主题三:机械自动化与智能制造
智能控制技术: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微机电系统(MEMS)、自适应控制与智能控制系统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手臂与协作机器人技术、无人搬运车辆、机器人视觉系统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灵活制造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生产线自动化、机械装备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
系统集成:企业资源计划(ERP)与制造执行系统(MES)的融合
供应链优化:预测性分析、库存管理、智能物流解决方案
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案例、运营效率提升、企业数字战略
新材料与制造技术:增材制造(3D打印)、智能材料的应用
更多征稿主题,敬请咨询会议韩秘书……
【论文出版与检索】
本会议投稿经过2-3位组委会专家严格审核之后,最终所录用的论文将提交IEEE会议论文集出版,出版后提交至IEEE Xplore, EI Compendex,Scopus检索。
IoTAIMA往届检索记录:EI检索稳定、快速,高届次有保障,往届会后2个月完成EI检索!
【期刊推荐】
期刊名称:Human-Centric Intelligent Systems (HCIN)
期刊简介:Human-Centric Intelligent Systems(HCIN) 是一本完全开放获取的国际期刊,致力于传播关于以人为本的智能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其所有理论和实践应用,同时提供关于以人为本计算和分析的前沿理论与算法见解
征稿范围:以人为本的 AI;以人为本的数据和管理;信息传播和建模;扩散源识别和网络分析;社会影响力分析;社区检测和动态、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检测;用户建模、个性化和推荐;负责任的 AI、公平性和可解释性。
期刊主编:西南交通大学李天瑞教授;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徐贯东教授
顾问委员:东京大学教授,日本国家信息研究所所长Masaru Kitsuregawa;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Philip S. Yu教授
【参会报名】
1、投稿作者参会:投稿全文经审稿后文章被录用且完成注册,每篇文章由一名作者代表参会,在会议现场进行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
2、报告者参会(无投稿):在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展示,口头报告摘要不提交出版。
3、海报参会(无投稿):在会议上进行论文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打印(具体要求咨询会议负责老师)。
4、听众参会(无投稿):出席并参加这次会议, 并可全程旁听会议所有展示与报告。
It‘s our great pleasure to invite you to join us for the 2025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et of Thing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echanical Automation (IoTAIMA 2025)[第六届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机械自动化国际学术会议] which will be held on August 13-15 2025 in Hangzhou China/Sydney Australia and August 22-24 2025 in Dalian China. IoTAIMA 2025 will provide a communication forum for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s and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Internet of Thing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echanical Automation to share research achievements explore solutions to research challenges encourag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and boos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nnually-held IoTAIMA conference aims to gather professors researchers scholars and industrial pioneers all over the world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in Internet of Thing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echanical Automation. The conference welcomes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all over the world to provide contribu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scientific frontier. And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conference is pleased to invite prospective authors to submit their original manusc
Important Dates
Full Paper Submission Deadline:May 21 2025
Notification Date:June 29 2025
Registration Deadline:July 14 2025
Conference Dates:August 13-15 2025
Call For Papers
IoTAIMA 2025 is intended to foster the dissemination of state-of-the-art research in the area of Internet of Thing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echanical Automation and the fundament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We invite submissions on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topics spanning both theoretical and systems research.
The topics of interest for submission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 Internet of Things (IoT) Technology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 Intelligent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 Automatic Positioning and Tracking technology
- Sensor
- Sensing Signal Processing
- Sensing Control
· Intelligent Sensors
- New Sensor Technology and Systems
- Intelligent Sensors and Control
- Sensor Network
- Multi Sensor System
· Mechanical Automation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 Automation Control
- Mechatronics
-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
-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
- Adaptive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 Robot Technology
- Robotic Arms and Collaborative Robot Technology
- Machinery equipment Automation
-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ubmission & Review Process
Submissions should be sent to our submission system before the submission deadline. All submissions will be subjected to preliminary review and peer-review (double blind).
All papers that conform to the submission guidelines will be sent to two review steps.The preliminary review will take 1-3 working days by the conference committee members if the submission passed the preliminary review then it will be sent for peer-reviewed(double blind) by 2-3 Committee Members.The review result comes out within 30-35 days and will be sent to the authors by email along with the review comments.
If the paper needs necessary revising (minor or major revisions) the revised version should be submitted again for peer review by the initial reviewer(s).Authors are allowed to submit the revisions within 10 days.If the revisions are accepted by the initial reviewer(s) then the revised papers will be accepted by the conference. IoTAIMA 2024 do not accept multiple submissions plagiarism and self-plagiarism.Submissions in violation will be rejected without review.